团队背景
团队规模:5 人小组
职责范围:软件与系统的开发、测试、上线全流程
开发模式:以 Waterfall 流程为主,案件规模 3~20 人月不等,团队需同时并行交付多个中小规模案件
协作方式:
- 与 Onshore 团队(东京现场) 密切合作
- Onshore 负责客户沟通与成果验收,我方 Nearshore 团队负责交付作业,需定期共享整体作业进度
团队构成:
- 组长(全栈开发 + 设计经验,组内唯一能独立完成全流程)
- 组员a(老员工,熟悉业务,比起开发更擅长测试,与组长一定程度互补)
- 组员b(新员工,主要擅长后端开发,正在熟悉交付流程)
- 组员c(新员工,主要擅长文档,正在熟悉交付流程)
- 组员d(新员工,兼职PMO,零经验,正在熟悉测试)
团队现状:
角色 当前主要职责 经验 / 特长 下一步成长方向 组长 全栈开发、设计、全流程 设计、开发、障害定位 保证交付质量 / 提升交付规模 组员a 测试、业务 测试、业务 测试、设计、全流程 组员b 后端开发 新人、后端 后端开发、设计、全流程 组员c 文档编写 新人、文档 后端开发、设计、全流程 组员d PMO、测试 新人、PMO 待定
1. 日常运作 SOP
每周:跟踪案件整体
- 频率:每周第一个工作日 9:15–9:30
- 会前准备:每人准备 3 分钟汇报(上周重点 / 卡点 / 需协助 / 本周计划)
- 会议流程:
- 各案件的信息同步(15%)
- 关键问题聚焦(70%)
- 决策/行动项(15%)
- 会议纪要:会后 1 小时内输出,包含每个人的任务 & 截止时间(DDL)
每日:跟踪每个任务的分配与完成情况
- 频率:除周会外的每日 9:15–9:30(通常情况 10 分钟内)
- 进度更新:协作工具更新
- 任务下达要求:背景、交付物、责任人、优先级、DDL
- 风险上报:发现延期或 Bug → 及时在会中报告 → 组长评估是否需上报 Onshore
- 任务验收:各交付节点的milestone,责任人(案件担当)提交 → 组长验收 → Onshore 确认
汇报模板
- 周报:详细(量化成果、一周计划、需支持点)
- 日报:简短(完成任务、风险/问题)
- 反馈:关注各交付节点的milestone,如果战线较长则以每周五为小节点,早会将各案件的进度交至组长
2. 协作与风险管理 SOP
跨部门协作
- 接口人制度:明确 Onshore 对接人 (明确相关系统的责任人,找不到就找 Onshore 对接人)
- 协作需求单:包含背景、目标、交付要求、完成时间、接口约定、责任方…
- 沟通节点:案件启动 / 各节点检查 / 交付后复盘 / 重点问题的过程记录与存档
问题与风险
- 问题升级机制:
- 小问题:组内解决
- 延期风险 / 重大 Bug:发现之后及时报告组长 → 如确定则 1 天内反馈给 Onshore
- 关键问题 / 核心问题:Onshore 管理者双向确认后升级
flowchart TD
A[组员发现问题/进度] --> B[早会/周会同步]
B --> C{组长评估}
C -- 小问题 --> D[组内解决]
C -- 需上报 --> E[组长上报 Onshore]
E --> F[Onshore 反馈/确认]
F --> G[组内调整方案]
D --> G
G --> H[继续推进任务]
3. 人员成长 SOP
新人培养
- 入组前:准备账号 / 开发环境 / 学习资料
- Day 1:互相熟悉 + mentor带领熟悉权限与流程
- Week 1:学习核心业务 SOP、文档 / 代码阅读、测试演练
- Month 1:小任务演练 → 标准说明 → 反馈收集
一对一沟通
- 频率:每两周 30–45 分钟
- 沟通框架:
- 整体情况描述(10%)
- 倾听与提问(70%)——进展、挑战、学习目标
- 反馈与指导(15%)——具体行为 + 建议
- 目标确认(5%)——下一阶段计划
- 记录:关键信息与行动项需文档化
成果反馈
- 日常反馈:行为发生后 24 小时内反馈
- 季度反馈:采用 SBI 模型
- Situation(情境)
- Behavior(行为)
- Impact(影响)
要点总结
- 小团队 + 多项目并行 → 流程要轻量化,重在快速同步
- Onshore 信息对称 → 进度跟踪与风险上报 SOP 必须执行到位
- 核心成员单点风险 → SOP 要帮助新人逐步独立,减少对组长的依赖
- 新人培养机制 → 通过mentor制 + 一对一沟通加速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