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又回头思考了一下自己建站的初衷,其实说到底,无非是想追求三个点:速度易用性便携性

以前用的是 Wiki.js,当时觉得基于 Node.js、界面也挺现代化的,挺适合写文档。

但慢慢用下来,就发现有些地方不太方便。尤其是在多台电脑、多种操作系统之间切换的时候,每次都要跑一套完整的服务环境,实在太麻烦了。而且它的构建机制导致每次内容变动都会牵一发动全身,文件改动一大片,对版本管理其实是有影响的。

后来接触到了 Hugo,发现它解决了我之前很多头疼的问题。尤其是配合 GitHub Actions,只需要把 Markdown 文件推送到仓库里,构建、发布都自动完成了,内容和最终页面彻底分离。这样写作就变得很轻便,只管写就好,不用操心部署和同步问题。

其实市面上也有一些类似的工具可以做到这些,但当时也没特别研究,主要是想着换点新工具玩玩,于是就选了 Hugo。

原本 Wiki.js 写得最多的一篇笔记也就放下了,毕竟它在速度上的短板越来越明显,尤其是 Node.js 在启动和构建上的那点延迟,积少成多之后就挺烦的。

另外说到图床,之前用的是阿里云 OSS,一个月两块钱,倒也便宜,但偶尔加载会很慢,有时候甚至加载不出来,可能是服务节点的问题。后来来了日本之后就干脆直接白嫖 GitHub。

至于 Hugo 本身,得益于 Go 语言的高性能,构建速度真的非常快。即便是 Github 白嫖的服务器,也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几百篇文章的构建。估计就算是有 500 篇文章,也能控制在 5 秒内完成。